中文版 ENGLIS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
家校论坛   联系我们
 
 
  首页-当前位置学科教研 >> 地理 >> 教研动态 >> 高一教学进度
 
教研组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地理 历史 日语 俄语 音美 信息
  教研动态   教研组长    集体备课   资源共享    教师博客
 
[来源:原创] [作者:刘芳] [日期:09-10-05] [热度:]

 

周次

教学进度

考纲考点

方法与措施

1

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

1.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

地球自转的方向、速度和周期。  地球公转的方向、轨道、速度和周期、黄赤交角。

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,让学生从赤道和南、北极投影的角度,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。特别是在南、北极投影图上,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。

2

1.5—1.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

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

在教学中,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,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,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,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。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,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,在教学中,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,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原因。

3

第二单元大气

2.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

2.2大气的热力状况

大气的组成。  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

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

每层大气其运动特点都是由于气温的变化引起的,气温的变化可从教材提供的图像中得以了解。关于大气的保温效应,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,如冬天穿的羽绒服,盖被子等说明保温作用原理。

4

2.3大气的运动

2.4全球性大气环流

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

三圈环流与气压带、风带的形成

在引言部分,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,总结学过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的特点,由各纬度冷热不均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的运动特点。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时,注意知识的迁移及图文结合,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,

5

2.5常见的天气系统

锋面、低压、高压、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

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天气系统的相关图像,或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。

6

2.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

2.7大气环境保护

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。

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

利用课本中《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》和《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》两幅图,引导学生查找世界十种气候类型的分布,分析原因

7

复习检测

 

 

8

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

3.1地壳物质的组成与环境

3.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

了解岩石的组成、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

了解地质作用及其分类,掌握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的构造地貌,掌握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

采用教师引导,注意联系实际,学生观察、讨论,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

9

3.3海水温度和盐度

3.4海水运动

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情况,海洋对大气、陆地海岸带的影响,海洋表层海水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,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

引导学生读《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》图,分析海洋的热量收支状况引导学生读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》图,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,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,找出分布的规律。然后,教师引导学生读《世界洋流模式》图,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。

10

3.5陆地水与水循环

3.6生物

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,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,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,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

教师提出问题,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示意图,在教学中应注意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

11

3.7土壤

3.8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

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、平衡构成一个整体,某个要素的变化,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

从图像或实例入手,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,由此出发,分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。

12

第四单元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

4.1气候资源

4.2海洋资源

了解气候资源的组成和特点。

了解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域,气候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

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和特征,以及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

在教学中,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,向学生进行介绍,使之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。然后,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。在此基础上,教师归纳出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。

13

4.3海洋资源

4.4陆地资源

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、分类、总体特征以及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

应注意知识的迁移,教材中图像的运用,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特点

14

4.5气象灾害

4.6地质灾害

了解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危害。了解主要的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。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(地震、火山喷发、泥石流和滑坡)的成因及危害;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,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;

利用《降雨等级与雨量》表讲清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概念,可采取组织学生阅读讨论的形式,明确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。让学生总结地质灾害在空间的分布和特点,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,分析为什么那些地区会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,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

15

复习检测

 

 

16

第五单元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

5.1农业生产活动

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,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。农业投入、农业产出的含义关系。了解农业的分类,各种分类的依据及其应用。

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逐个回答出农业生产的特点

17

5.2农业的区位选择

5.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

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,并能分析对某一种农业景观而言,影响其区位的关键因素是什么

采用教材中提供的“三江平原”和“青藏高原”两幅图片,分析农业生产活动的选择与当地的哪些因素有关?

18

5.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

5.5工业生产活动

了解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水稻种植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区,耕作特点等

通过案例分析,总结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,分布规律

19

5.6工业的区位选择

5.7工业地域的形成

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;步了解怎样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;了解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;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。工业联系、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

讨论法、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等结合起来进行授课

结合具体工业地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

20

5.8传统工业区

5.9新兴工业区

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和分布。 鲁尔区传统的区位条件及衰落的主要原因。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。新兴工业区的概念、分布和特点。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和特点。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。美国“硅谷”的特点和崛起原因

通过复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,参照教材插图以及教师提供的地图,学生分析讨论鲁尔区发展的条件。阅读新兴工业区的代表-----意大利与硅谷的特点,归纳出""兴工业区的含义:时间新(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)、地区新(乡村城镇)、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。

21

复习

单元检测

 

 

22

期末考试

 

 

 
 
Copyright ? 2002-2008 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 冀ICP备09016984号 唐公备3020002000312